新聞資訊
1.工會法施行細則遭判違憲,勞動部:將檢視主管法令!憲法法庭判決指出,廠場定義屬勞工結社權的重要事項,應以法律或法律授權明確之命令定之。現行工會法概括授權的施行細則規定廠場要件,內容不牴觸比例原則,但牴觸法律保留原則,2年後失效。【中央社】
2. 基本工資已連漲7年,勞部:將再開審議委員會!勞動部指出,青年薪資問題,政府非常重視。今年也將依法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議」,檢討基本工資,希望透過勞、資、學、政4方委員代表共同討論,參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GDP等數據,及整體社會經濟情勢,共同朝合宜調升方向努力。【中央社】
3. 勞動部3年砸98億!盼增30萬名中高齡、高齡者就業!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表示,計畫包括消弭年齡歧視、打造友善安全職場等3大目標、6大面向、24項就業促進措施及81項具體作法,依據不同年齡規劃對應策略,如針對55歲以上者提供就業獎勵及再就業準備協助;公布適合銀髮者的工作,配合就業獎勵鼓勵僱用;持續佈建銀髮人才資源中心及服務據點提供各項專案協助,及連結各部會網絡資源,開發潛在勞動力及與友善適性職缺;訂定不同產業與職業之職務再設計服務指引,精進職務再設計服務;客製化高齡訓練專班免費參訓。【中時新聞網】
4. 周休3日有望了?行政院最新回應有玄機!民眾提案連署希望評估「周休3日」,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今(18)日認為,此事牽涉到非常多的利害關係人,目前正在積極研議討論中,這番回應增添不少想像空間。據《TVBS》報導,林子倫認為,「周休3日」牽涉到非常多利害關係人,目前正在積極研議討論中,未來若有相關方向會再說明。林子倫這番回應並未把話說死,也讓外界多了想像空間。【TVBS】
5. 清寒越籍女大生工廠爆頭亡,雇主疑「未做這件事」恐送辦!新北勞檢處表示,因事發當時女大生是在食品公司工讀,應認定為受僱勞工,公司在工作時應提供必要安全防護設備,否則依職業安全衛生法可處3萬元到30萬元罰鍰。新北勞檢處說,初步判斷雇主疑未提供足夠安全衛生設備及措施,導致女大生死亡,涉嫌構成職安法刑事責任。待勞檢處調查報告出爐後,會視調查結果決定是否依職安法將雇主函送地檢署偵辦【中央社】
6.大陸—紋身勞工遭就業歧視,官媒:企業有拒錄用自由!就業歧視,是指沒有合法目的和原因,只是基於種族、膚色、宗教、民族、性別、戶籍、身體殘障狀況等,而採取的區別對待、排斥、侵害勞動者勞動權利,其效果為取消或損害就業或職業方面的機會平等或待遇平等。評論稱,中國相關法律法規雖沒禁止或限制勞動者進行紋身的規定,但在服兵役、人民警察內務管理、公務員錄用等方面,均有「不得紋身」之類規定。在教育領域,雖然沒有禁止教師紋身的規定,但學校基本是禁止教師有紋身的。評論強調,這些都傳遞出一個鮮明導向:「勞動者有紋身的自由,用人單位也有拒錄用的自由。」【自由時報電子報】
7.大陸—中國40大城市近200萬企業倒閉,今年罷工事件激增至130起!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隨著中國放棄防疫清零措施和工廠重新開工,中國各地的罷工數量也以驚人的速度飆升。據總部位於香港的非政府組織「中國勞工通訊」(CLB)的統計,今年前5個月,中國至少已發生了130 起工廠罷工事件,估計這只佔中國所有集體勞工訴訟事件的5%至10%。 中國大多數罷工事件的起因是,美中關係持續緊張,中國經濟日益惡化,導致工廠資金不足。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許多工廠採取了不支付或拖欠工人薪資的做法,甚至還想方設法解僱工人而不支付資遣費,或將工作遷移到工人無法前往的地方,迫使工人主動辭職。【自由亞洲電台】
8.國際—美國外籍勞工占比創新高!該報告指出,外籍勞工加入勞動力的人數,高於本地勞工,在去年新增的310萬名勞動力中,逾半為外國人。在去年,美國16歲以上、有工作或正在找工作的勞動人口約為1.64億人。美國的人口成長緩慢,以及嬰兒潮世代在疫情期間的退休潮,導致許多產業出現人力缺口,提高外籍勞工的就業機會。【路透社】
9.國際—人權組織控法國時裝集團涉維吾爾人強制勞動!人權組織當時對迅銷公司(Fast Retailing)旗下的法國優衣庫、Zara等品牌的西班牙母公司Inditex、法國時裝集團SMCP以及鞋業品牌Skechers提起訴訟,指控其產品中至少一部分是在有維吾爾人強制勞工問題的工廠所生產。【MoneyDJ理財網】
10.國際—氣溫攀升,加州擬規範室內營業場所設員工降溫區!加州氣溫逐年飆高,除衝擊戶外工作者安危,室內高溫職災案件近年也大幅增加,加州政府正研議法規,要求室內營業場所設置「員工降溫區」,餐廳業者估計10年內成本將增加10億美元。【中央社】
11.國際—美半導體製造業榮景面臨一大挑戰:人力不足!半導體業找不到人,一來是專業人力不足,二來又必須和大型科技公司爭搶工程師。很多從美國大學工學院畢業的學生來自海外,受限於移民規定,也不易拿到工作簽證。為了滿足勞動力需求,拜登政府本月宣布,將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和俄亥俄州哥倫布等城市建立五個「勞動力中心」,協助培訓更多女性、有色人種和其他在半導體製造等比率偏低的勞工。【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