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焦點-人資勞動&人才發展
睿哲管理/吳玥彤
勞基法罰則大解密:老闆別踩雷!
阿奇在一家軟體公司上班,公司因為有新系統專案面臨結案時間的壓力,因此在產品上架之前全員停止休假,遲到的人都要罰錢,也常常要求員工加班,但又要求打卡與加班申請表上的時數不可以超過法律規定,凡不能配合的都會被叫進小會議室碎念很久,還被威脅要扣考績分數。阿奇因此已經好幾個月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也連續好幾個星期沒有好好休息,更不用說休假,整個人都快累壞了!其實,這情況已經違反很多條勞動基準法(簡稱勞基法)喔!
我們在新聞媒體上也常常看到血汗公司、慣老闆的報導,像是員工加班加到爆肝、薪資少得可憐、違法解雇、不給資遣費…,這些都是勞基法的範疇!勞基法就像勞工的守護神,保障我們這些上班族、勞動者的基本權益,包括不能被強迫勞動、不能超時工作、加班要有加班費、要依法給休假…等等。如果老闆不遵守勞基法,小心會被罰錢,甚至被公布公司及負責人的名稱,甚至要坐牢,得不償失喔!
勞基法罰則有哪些?
那麼,勞基法的罰則有哪些?在勞基法的第11章一整章就是在講罰則,條文很多又都寫得落落長,看了還是搞不清楚違反什麼會被怎麼罰,越看越頭痛嗎?我這裡幫你整理關鍵重點:
罰則種類,可以分為六種:
如果雇主違反勞基法,可能會面臨以下6大處罰(刑事責任、行政罰鍰、公布名稱、限期改善、加重罰鍰、強制執行),依違規情節、違反法條而有所不同:
從違法樣態來看,常見的有這六大類(feat.不給加班費、超時、扣薪...這些真的母湯喔!)
我們從違反勞動法令事業單位(雇主)查詢系統、勞動部網站的統計來看,可以發現最常違反的規定就是:加班費、扣薪、超時工作、出勤紀錄、休假、勞動契約等這6大類。而這些項目彼此都是相互緊密關聯的,如果有違法情事,很難單一發生,往往是疊加一起出現問題,於是形成複雜的狀況。所以企業建置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辦法、相關作業流程是非常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事情。
總結
其實台灣勞基法的罰則跟其他國家比起來不算重,而且也比較少提到企業的社會責任,像是要保護環境、照顧員工福利等等。尤其現今最夯的ESG、永續報告書都跟人資、勞動有關,大家要與時俱進學習新知識才不會被淘汰。
而要有效遏止慣老闆不敢違法,可能還是要提高處罰規定,包括刑事責任、行政罰鍰等。另外就是主管機關更嚴格地監督,也就是加大勞動檢查的執行力度。還有一點是訴訟時間的問題,雖然勞動事件法實施之後已經有所縮短,但還是有很多勞工會放棄提出申訴、勞資爭議或訴訟是因為與其曠日廢時爭取權益,不如趕快去找工作謀生。
勞基法是保護勞工權益的重要法律,期盼我們的勞動法規與就業環境都能越來越完善,讓所有勞工都能安心工作,不用再擔心權益受損、被老闆欺負!
@延伸閱讀:
#勞動基準法 #勞基法 #勞工權益 #慣老闆 #加班費